黄鳝,俗称鳝鱼,无鳞公主等,在脊椎动物分类中属硬骨鱼纲,合鳃科,属为底栖鱼类。
黄鳝自古被人们所认识、利用。远在秦汉时期,鳝皮就同蛇皮一样被用于制作琴鼓,但是由于那时人们被黄鳝是“死人所化生”的无稽之谈所困扰,而未能将黄鳝置于餐桌。直至唐宋民间才趋于食用,并发现黄鳝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。民间流传有“夏吃一条鳝,冬吃一枝参”之说。不少古代医学专著也载有鳝“补五脏,逐风邪,疗湿风恶气”的“鳝疗”及其食疗方子,如“内金黄鳝汤”、“黄鳝小米粥”等,同时,有关国际性卫生组织已认定黄鳝对治疗面部神经麻痹、中耳炎、骨质增生、痢疾、风湿等一些疑难杂症具有显著疗效。近代医学新成果还发现黄鳝、鳖等有补气、活络、祛毒作用,并对人体癌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。
黄鳝肉,“久吃不腻”的风味早被今人所誉,其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也被现代科学所证实。每50克鳝肉含蛋白质9.4克,脂肪0.45克,钙19毫克,磷25毫克,铁0.8毫克,含水溶性维生素VB10.49毫克,VC0.007毫克;另外,还有丰富的脂溶性VA、VD、VE、VK及DHA、EPA等。这些营养物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平衡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,我国水产品中唯有黄鳝、鳖、泥鳅等不少发达国家已将此“三特”列入佳肴之列,并被誉为“药鳝、寿鳖、参鳅”,说明“三特”在现代营养学、美食学、食疗学中已被人们所认识。黄鳝皮也被制成独具风格的女式小皮包。
黄鳝是我国出口售价较高的特种水产品,畅销日本、韩国及港澳台等地区,近几年又受到西方国家的青睐。长期以来,商品鳝的来源均依靠野生资源,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,更无法满足国际市场之需。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科技人员的努力下,现在各地已普遍形成黄鳝养殖热潮,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。
传奇养生网导读:吃黄鳝会感染寄生虫吗?黄鳝具有补中益气、除风湿、强筋骨等功效,不少人视之为补肾圣品。但近日网络上一个关于黄鳝体内含有寄生虫的帖子被疯转,不少人看过都说不敢吃了。那么,吃黄鳝会感染寄生虫吗吗?下面一起来了解下。
吃黄鳝会感染寄生虫吗?
医生说,从黄鳝沉渣里挑出来的叫做颚口线虫,用肉眼看非常小,最长的可能也就几毫米,实验人员在我们买的10斤黄鳝中,找到了250条颚口线虫!而这些只是颚口线虫的幼虫,它们在黄鳝体内还会长大!
寄生虫病研究所工作人员做了一个关于黄鳝体内寄生虫的研究。他们特地去病例比较多发的地方采购黄鳝,包括杭州在内一共去了五六个农贸市场,采购了10斤黄鳝。结果总共分离出了整整250条活的颚口线虫。
据了解,由于黄鳝喜欢在淤泥中钻洞,又以小鱼、小虾等为食,这样的生活习性和食物构成,决定了黄鳝体内容易滋生寄生虫。野生黄鳝体内的颚口线虫数量肯定比养殖的多,但很多时候都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。
黄鳝体内的寄生虫对人体有多大危害?
“颚口线虫不但存在于黄鳝的内脏中,也存在于肌肉中,其中肝脏位置最多。”而颚口线虫的危害确实明显,原因是它可以在人体内存活好几年,会全身游走,游到哪里,就会对哪里的组织器官带来损伤。“特别是进入脑子里,危害最大,危及生命。”工作人员表示。
专家表示,颚口线虫病是最危险的寄生虫病之一,如果到消化道,就会表现出腹痛、腹泻、便秘等;到胸部,可引起胸膜炎;到肺部可产生咳嗽和胸痛等症状;到喉部可导致喉头水肿、呼吸困难;到唇舌可引起说话困难;到耳部可引起听力障碍;到膀胱系统可出现血尿、痒痛等;到子宫可引起慢性宫颈炎。如果是到眼睛,可能失明。如果钻到大脑里或心脏,能会剧烈的头痛、癫痫、昏厥,甚至死亡。
黄鳝要熟透才吃得安全:
研究也发现,在70℃以上高温下,加热4~5分钟,黄鳝体内的颚口线虫就可以被消灭。而对于普通家庭,马安建议尽可能烧熟烧透。“经过高温蒸煮,这些寄生虫都会被杀死,不用太担忧。”
专家提醒,其实生吃是致病的主要原因。去东南亚,还有广东、广西旅游时,游客喜欢吃生鱼、冰鳝片等,因此感染鄂口线虫的几率也会越来越多。除了黄鳝,还有泥鳅、黑鱼、汪刺鱼、鲶鱼、鳗鱼里也有这种虫子。所以,吃这些水产时必须烧熟。饭店喜欢猛火快炒,藏在鳝段内的颚口线虫很可能没被杀死。而腌制、酒泡等,就更是不能成功杀灭颚口线虫了。
黄鳝的处理方法:
鳝鱼属于比较有力的水产类,所以在杀时,最好先把头部用刀背拍一下,这样比较容易宰杀。宰杀鳝鱼较普遍的方法是:大缸内放上适量的盐和醋,将鳝鱼放入,再倒入开水,立即盖上缸盖,待鳝鱼都张开嘴,即可取出剖腹洗净。
宰杀鳝鱼一般是用左手的三个手指(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),勾住鱼的颈部,右手持尖刃刀,将刀尖刺入鱼腹面的颈部,并向尾部顺长划割,剖开腹部,洗净备用。古老的宰杀方法是用钉子将鳝鱼头部钉在案板上,再剖腹划割。剖洗好鳝鱼,一定要用开水烫去鳝鱼身上的滑腻物,这样烧出来的鳝鱼才更美味。
因此,喜欢吃黄鳝的朋友一定要确保鳝肉熟透,并且不能多吃,偶尔一次就可以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