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孕妇网 > 备孕 > 孕前准备 > 正文

备孕有三步——孕前准备、孕前检查、孕前注意事项,越早了解焦虑越少!

导读:备孕有三步——孕前准备、孕前检查、孕前注意事项,越早了解焦虑越少!如果问现在的年轻人最怕啥,「生孩子」肯定榜上有名。很多人还没准备好,生了娃,种了果,&

备孕有三步——孕前准备孕前检查、孕前注意事项,越早了解焦虑越少!

如果问现在的年轻人最怕啥,「生孩子」肯定榜上有名。很多人还没准备好,生了娃,种了果,“果子”好的有,坏的也有。所以娃不能随便要,还是得做好备孕,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准妈妈和未来宝宝的健康。

怀孕前准备

如果夫妻双方打算怀孕,首先要保证双方的休息和睡眠,要有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。

在孕前3个月,夫妻双方均需戒烟戒酒,并且要注意补充充足的叶酸和钙质,每天均衡饮食,保证营养。

01

保证休息和睡眠:

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,否则你的免疫系统将会受到影响,荷尔蒙分泌将被打乱,这些都不利于怀孕。

让自己有一个轻松的心情。别给自己太大压力,可以试着练习瑜伽,既可以放松心情又锻炼身体。

02

戒烟戒酒:

酒对精子的损害,早为人们所熟悉,烟中的多种有害物质也会杀伤精子。

至少应在受孕前3个月就停止喝酒、吸烟。

03

补叶酸:

叶酸对宝宝的健康发育起着很大的作用,叶酸缺乏,有可能导致胎儿大脑发育不完整或者出现畸形,所以女性在怀孕前三个月就要摄入充足的叶酸。

富含叶酸的食物有苋菜、菠菜、生菜、芦笋、小白菜等。孕早期每天需补充0.4毫克叶酸。

04

补钙:

钙是形成骨骼与牙齿的主要成分,是胎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,而且用量较多的一种物质。

从准备怀孕的时候就开始补钙,所需的钙为每天800毫克左右。

一般来说,每天通过饮食摄取800毫克钙质就足够了。

而平时可以多吃的补钙食品有大虾、鱼肉、豆类和豆制品、奶类和奶制品、粗粮、瘦肉、鸡蛋等,平时也应该多晒晒太阳,同样也能起到补钙效果。

怀孕前检查

在夫妻在准备要孩子前,应同去医院检查,确认一下有无疾病,保证妊娠的顺利进行。

1、常规检查包括妇科检查、血常规、尿常规、肝功、血压、口腔等;

2、如果女性月经不规律,应向医生咨询如何掌握受孕时间。

3、男性的体检主要项目是精液检查、泌尿系检查和传染病排查。

4、如果家里饲养了宠物或需要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小动物,还要进行特殊病原体的检测(弓形体、风疹、单纯疱疹病毒等)。

5、还有一些和性传播疾病相关的检测,如艾滋病病毒、乙肝等。如存在问题,须向医生咨询怀孕的利弊,然后再做打算。

6、如果发现患有某些妇科疾病,尤其是性传播疾病,或者是牙周疾病,应该及时治疗。

因为病情的性质和症状决定妊娠是否进行。以下这些疾病也应在怀孕前治疗,最好是彻底治愈后再考虑怀孕。

01贫血

严重贫血,不仅使孕妇妊娠痛苦,而且影响胎儿的发育,不利于产后恢复

如有贫血疾病,要在食物中充分摄取铁和蛋白质及适当补充铁剂,贫血得到治疗后,可以妊娠。

02结核病

结核病直接传染给胎儿,所以在怀孕之前必须治愈。

03心脏病

心脏功能不正常会造成血运障碍,引起胎盘血管异常,导致流产、早产,产妇的身体和生命都会受到威胁,所以怀孕前一定要医治并听取医生的建议。

04肾脏疾病

肾脏病患者一旦妊娠,随着妊娠的继续病情加重,引起流产、早产,有的必须终止妊娠。根据肾脏病的程度和症状,请教医生是否可以妊娠。

05高血压

高血压患者易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,而且会成为重症。对自己血压值不太清楚的人,如果有剧烈头痛、肩膀酸痛、失眠、眩晕和浮肿等症状就要去医院检查。

06肝脏疾病

妊娠后,肝脏负担增加,如有肝脏疾病,会使肝脏病情恶化,如病情严重就要终止妊娠,如病情不严重,在医生的指导下,可以继续妊娠。

07糖尿病

孕妇患有糖尿病,会引起流产、早产,有时会胎死宫内。此外生巨大儿、畸形儿的比率也会增加。根据患病程度,请教医生是否可以妊娠。

08膀胱炎、肾盂肾炎

膀胱炎可以发展成肾盂肾炎,膀胱炎的症状有尿频、尿不尽及尿痛等。患过膀胱炎的妇女,一定要治愈后才能妊娠。

09阴道炎

阴道炎有多种,较多是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。如果带病分娩的话,会感染胎儿,使新生儿患鹅口疮的疾病。

怀孕前注意事项

01

治愈慢性疾病后再怀孕

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心脏病、高血压、肾炎、甲亢等疾病患者,应该在病情稳定或者是基本上痊愈一段时间以后,再准备怀孕,这样才不会在怀孕后加重病情,或是疾病给妊娠带来不良影响。

接触有害物质的职业人群在准备怀孕前应适当调换工作,避免不良影响。

02

不滥用药物

不少化学药品,如雌激素、利血平、氯丙嗪等均会影响精子的生存能力和使畸形精子的数目大量增加。所以准爸爸用药前一定要十分小心。

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mmes.cn/beiyun/zb/42926.html
本文内容知识部分来源于网络,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