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的”三观“指的是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周杰伦在他的歌曲《我的地盘》里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写的:”观念不正确,其他全部是垃圾。“这句歌词有点片面,但道出了观念的重要性。我们知道,一般来说,人们的行为是受某种观念的指导的,比如,如果一个学生认为:读书是无用的。那么可以肯定,这个学生是不会认真读书的。
简单的说,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世界、人生、事物价值的基本看法。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能够正确指导人们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;错误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会错误地指导人们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,使人误入歧途,对人生、世界失去信心,甚至带来毁灭性的后果。
我认为,高中教育的种种困惑,高中生所展现的种种问题,无一不与”三观“教育的弱化甚至缺失有关!
经常听到老师和家长委屈地说:你把心掏出来了,孩子也不领情。话不投机半句多,好象孩子永远不和你在一个频道上,感觉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。有人把这些归之于孩子处于叛逆期,其实,老师和孩子谈不到一块儿,孩子"不听话”,归根结底是我们和孩子的”三观“不同,是孩子的“三观”教育出了问题。
话不投机还不是让人最难过的。近几年,关于高中生杀师、弑父和自杀等极端案例的新闻报道频出,这些人间悲剧给我们的锥心之痛真的让人不能承受之重!
除了这些极端案例,现在的很多高中生还存在着下列让人焦虑的现象:恋爱之风盛行;自我意识膨胀,任性随意,一切以自己为中心,不考虑别人的感受;不爱学习甚至厌学,学习不主动,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;目无尊长,随意顶撞家长和老师;爱攀比,花钱大手大脚;不节俭,随意浪费;金钱至上;经不起挫折,怨天尤人;喜欢追星等等。
高中生过几年就要走入社会,承担起建设国家、振兴民族的责任。那么,这些高中生作好了承担这些责任的准备吗?上期高考前的两个月,北京大学一个招生的教授来到一所很有名气的高中,召集了20多个学业成绩优秀的同学开了一个座谈会,在会上,教授问了一个问题:你们为什么读书?。会后,这个教授和该校的校长交流时,叹息地说:20多个学业成绩优秀的同学没有一个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国家和民族,贵校要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的教育啊!我想,这位教授应该清楚,不仅是这所高中,所有的高中学校都要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的教育。
高中生暴露的这些问题,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。我们教育的初衷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。那么,这些身上存在诸多问题的高中生能承担起这些重担吗?我们的高中教育是不是到了要作出某些改变的时候了呢?
毫无疑问,高中生暴露的这些问题就是“三观”不正的表现。那么,高中生为什么会“三观”不正呢?孩子来到世界上,就象一张白纸,这张白纸不是由孩子书写的,而是由家长和老师及社会环境书写的。显然,孩子的问题不应当由孩子承担责任,把责任全部推给老师和学校 也是不公平的。
从1994年全国推行素质教育以来,各种教育改革风起云涌。比如,现在“新课改”之风正劲吹在各所高中,为了落实“新课改”,各种教学模式的探讨层出不穷。素质教育也好,“新课改”也罢,都强调学生要树立正确的“三观”,国家也一直强调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。但是,透过各种教育改革的迷雾,在很多高中学校,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学校,事实上,教育教学一切以“知识、能力”为中心,以“高考升学率”为目标,忽视了对学生“三观”的教育。
现在的高中老师面临着很大的工作压力,甚至是生存压力。目前,很多高中学校都采用教师竞聘上岗制度,教师上岗主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。学校的声誉,社会对老师的评价主要以高考升学率和名校录取人数为依据。有所省示范高中,20多年前,凭借高考成绩享誉省内外,后来,随着高中招生的放开,优秀生源外流,高考成绩一年不如一年,社会评价一落千丈。今年,因为一个学生考取了北京大学,教育局重奖50万元,社会评价又好了起来,全校老师真的是扬眉吐气。
现在,说得重一点,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就象披在高考身上的“皇帝的新装”。当然,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初心是好的,可惜,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变了味,走了样。这不 能不说是高中教育的一种悲哀。
在社会和家长都聚焦高考的情况下,高中学校和老师只能全付精力对付高考一,怎么敢偏移高考呢?所以,目前,高中学校一般没有系统主动地对学生进行“三观”教育。
同时,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下,各种流行的教学模式也与“三观教育”的手段有些冲突。流行的教学模式都强调学生合作探究,自主学习,反对”填鸭式“的教学方法。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强调思想”灌输“,“三观教育”就需要理直气壮地”灌输“教育。正如一块肥地,你不主动地种庄稼,它就一定会长草。你不给学生”灌输“正确的”三观“,错误的”三观“就会占据学生的头脑。
”三观不正“是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,”毁三观“成为了2012年的网络新鲜词。这些关于”三观“的新闻,是不是从反面证明了我们的学生需要重视”三观“教育?
”三观“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,具有相对稳定性,一旦形成,就会影响一生。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的”三观“基本形成的时期。我们不能回避,应该从顶层设计开始,比如在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”三观“教育的具体要求,制定科学合理的“三观”教育的考核指标,主动地系统地全面地对高中生进行“三观”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