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孕妇网 > 婴儿 > 早教知识 > 正文

早教篇掌握宝宝正确学走路时间有利身体发育

导读: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表现都不相同,每一位都有各自的独特表现,独自走路当然也不例外。当这一天到来时,与宝宝的智能、体位大小以及父母的亲职能力都没有关系。孩子们不会“故意”晚学会走路,而父母亲也不能改变成加速宝宝学走路的速度

学走路,宝宝有自己的时间表

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表现都不相同,每一位都有各自的独特表现,独自走路当然也不例外。当这一天到来时,与宝宝的智能、体位大小以及父母的亲职能力都没有关系。孩子们不会“故意”晚学会走路,而父母亲也不能改变成加速宝宝学走路的速度。因此,我们首先提醒的是,不必过于心急,但是要保持密切注意,看宝宝是否有合宜的独自行走反应表现。

早教篇 掌握宝宝正确学走路时间 有利身体发育

有些父母育儿心切,在婴儿出生后7~8个月就让其学走路。殊不知过早地让婴儿行走,对他的身体生长发育是很不利的。在准备让宝宝学习走路前,请先看他是否具备以下三项条件:

1、宝宝能自主性的握拳,并随其自由意志使用手指及脚趾;

2、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经足以支撑本身的重量;

3、宝宝已经能灵活地转移身体各部位的重心,并懂得运用四肢,上下肢各动作的发展也已经能协调好。

宝宝不同发育阶段的学步情况

第一阶段:宝宝10-11个月时

该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走路的初级阶段,当宝宝在没有东西扶着的情况下能稳定站立时,就可以开始尝试走路了!

建议辅助工具:沙发、栏杆。

不建议借助学步车帮宝宝练习走路。学步车虽可加强小腿的肌肉,却不能锻炼大腿和腰部的肌肉。 另外,学步车对宝宝平衡力和协调能力的训练并没有多少帮助,反而易造成身体协调性差。

第二阶段:宝宝12个月时

蹲是宝宝学走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,父母应重视宝宝“站—蹲—站”这一连贯动作的训练,比如父母可以将玩具丢在地上,让宝宝自己捡起来。这样做既可以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,还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,为宝宝学走路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第三阶段:宝宝在12个月以上时

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能够扶着东西行走了,接下来要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上二至三步。

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,让宝宝慢慢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,这样既能随时扶住会跌倒的宝宝,也可给宝宝以安全感。记得要多鼓励宝宝,这能让他更快地学会走路。

早教篇 掌握宝宝正确学走路时间 有利身体发育

第四阶段:宝宝13个月左右时

父母除了要继续训练宝宝腿部的肌力,以及宝宝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,更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行走适应能力。比如可以让宝宝练习爬楼梯,如果家中没有楼梯,那么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,让宝宝一上一下、一下一上地练习。切记,宝宝走路不能急于求成,要慢慢学习,好好走路,才不易影响到骨骼的正常发育。

 第五个阶段:宝宝13-15个月时

当宝宝已经行走良好,且对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渐增强时,父母们最好在此时更多地满足宝宝的好奇心。比如可以利用木板放置成一边高、一边低的斜坡,但倾斜度不要太大,让宝宝能够从高处走向低处,或由低处走向高处。父母要保证宝宝的安全,在一旁牵扶,以防止宝宝跌下来。

父母可以照以上5个阶段走路动作发展的不同,而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。

宝宝走路期间的注意事项

1)在宝宝学走路初期,家长最好扶着宝宝腋下或腰部练习行走,应避免用手抓着孩子的手。万一宝宝发生摔跤,妈妈不要用力拽宝宝,以免用力过度会将宝宝胳膊拽脱臼。

2)等孩子已经可以自己扶着东西行走时,再抓着宝宝的手走。切记,领宝宝走路或上下楼梯时,要握住大臂(肩关节与肘关节之间),且力度要适中。

3)不要拉着宝宝的小手将其拉起或身体悬空,这样做看似没怎么用力,但宝宝的身体体量会部分或全部作用在肘关节上,牵拉力度其实很大。

早教篇 掌握宝宝正确学走路时间 有利身体发育

学步车会使宝宝走路及发展变慢

此一答案接近正面肯定,大部分的有关研究,倾向诉求学步车会剥夺会走路前幼儿的各项学习发展,此一限制并不只在粗动作发展而已。一项来自儿童发展与行为杂志的文献指出,针对109位婴儿,区分为有使用学步车及不用等两组,以比较其动作及心智发展情形(在6~15个月之间)。结果发现,使用学步车组的婴儿,有较慢的坐、爬及走路表现,并且在贝氏量表的动作发展(PDI)及心智发展(MDI)两项指针中,都得分低于未使用学步车组婴儿。并且这些延迟的效应,与学步车种类、使用时间与频率,都有关连性存在。

我们也要借此郑重呼吁:给予发展中幼儿足够的空间,以充份表现他们对环境探索的兴趣,使其粗动作、细动作及手眼协调有更好的练习机会,而不该为一己大人的方便,而剥夺孩子的学习机会。

另外,更值得一提的是,就学步车的安全性而言,在全世界各国,都有伤害及死亡案例的报告,因此此一安全性考量,更不可轻忽,仍应使婴儿在带养者目视之下,在一个足够宽广空间中自由爬行、扶着走,再进一步等待独立行走的到来。

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mmes.cn/yinger/zj/8187.html
本文内容知识部分来源于网络,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相关文章